邮件系统| 校内办公| English| 学年校历
 
学校2016年度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概况(研究生院)
来  源: 研究生院 日  期: 2017-04-24 点击率: 2381

第一部分  工作举措与进展

    2016年,members28365-365全面落实《members28365-365“十三五”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和《中共members28365-365委员会关于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改革的决定》,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首次启动学位授权点自评估、动态调整和导师招生资格审核,提高“导师”、“资助”和“出口”三大标准,大力推进学位标准规范建设、国际化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全年修订相关管理制度16项(其中新制订5项),滚动进入新一轮国家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试点,获得全国学会类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和全国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奖各1项,扎实推进立德树人工作,成功举办首届研究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案例大赛,研究生一次性签约率连续11年保持在95%以上,就业总体满意度达到94.76%,研究生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一、有序推进学位点评估,动态调整优化布局,推进学位点建设。

    1.科学评估诊断,开展学位点自我评估工作。根据《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学位[2014]4号)和《关于开展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工作的通知》(学位[2014]16号)要求,启动学位点自我评估工作,通过评估的诊断功能,着眼于找出学位授权点在学位点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和加强学位授权点建设与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思路和举措,实现以“改”促“进”,以“改”促“新”。2016年完成了3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1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的自评估工作,2017年将面向全校所有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点开展自评估工作。

    2.优化结构,完成首轮学位点动态调整工作。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浙江省学位委员会的相关要求,制订了《members28365-365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建立了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的长效机制,启动了学校首轮学位授权点的动态调整工作,最终决定拟撤销“轻工技术与工程”和“系统分析与集成”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增列“生物工程”和“城乡规划学”2个硕士一级学位授权点,报送省学位办。2016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2016年动态调整撤销和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学位[2016]23号),批准了我校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的全套方案。

    3.加强学位点的组织建设,梳理学位点的学术管理机制。通过成立各一级学科学位点建设小组,在保证了传统行政治理机制和学位点管理机制系统性的同时,对学位授权点的布局与学校固有学科群体和行政治理结构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开展各学位点负责人备案和成立一级层面学位点建设小组工作,为更好地推进学位点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推进研究生招生选拔制度改革,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

    1.优化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机制,强化质量导向。结合学校实际,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导向,修订了《members28365-365研究生招生计划管理办法》,结合《members28365-365关于研究生指导教师招生条件的规定》,拟定了新的研究生招生计划分配原则,将研究生招生指标主要分为保基本的导师指标和重点倾斜类的培养质量指标、重点学科指标、高层次人才指标和重大科研绩效指标等,进一步优化了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办法,加强了对资源配置的导向性。

    2.不断推进招生阳光工程总结近年工作经验,制定招生工作台账,细化优化工作程序,提前计划整个研究生招生工作流程,明确学校、学院各个时间点工作重点难点,做到校、院两级工作同步、有序、规范、透明。各学院复试基本内容、主要形式、各部分占分、复试方案、调剂方案等都在网上公布,复试过程全程录音录像,确保研究生招生工作公开、公平、公正。报名、命题、阅卷、保密、录取等研招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全年招生录取工作“零投诉”。

    3.不断推进招生宣传,提高生源质量。积极推动优化博士生源质量,通过大力提高硕博连读比例,实行全日制、在职考生分开设定初试分数线,录取时要求学院全日制录取比例不得低于公开招考数的50%等措施,进一步推进全日制考生录取比例,优化博士生源结构。大力加强研究生招生宣传力度,增加招生宣传投入,创新研招宣传途径。整合优化学校研招网、手机研招网、招生微信等新媒体招生宣传服务平台,组建培训首支学生研招队伍,拍摄推出研招宣传片。建立校院联动机制,组织召开首届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研讨交流暨部署会,全校3个学院首次尝试开展研究生招生夏令营等方式提前锁定优质生源。2016年报考我校考生5823人,同比增长28.9%,创历史新高。

    三、坚持特色发展,构建以研究生成长成才为中心的培养机制。

    1.分类推进培养模式改革。完成2016级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明确学术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

    2.以入选教育部研究生课程体系试点建设单位为契机,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高度重视课程学习在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顺利完成教育部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首批试点单位建设任务,并获得滚动支持。以此为契机,继续推进学校“百门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两批共计立项建设44门核心课程(群)。将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与研究生教材建设相结合,立项资助members28365-365专著与研究生教材出版基金项目11项。推出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方案和开设双语课程的要求,开设双语课程47门;试行每学期两段制的课程教学模式,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3. 加强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培育研究生教学成果奖。针对研究生教育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聚焦学校研究生教育教学实际,制定2016年研究生教育研究与教学改革项目指南,围绕学位点建设与合格评估比较研究、研究生生源质量提升机制、研究生培养博士(含国际化、校企协同、硕博一体化等)、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模式、涉密研究生学位论文管理、研究生教育管理案例库等主题开展2016年研究生教育研究与教学改革项目申报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培育研究生教学成果,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两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

    四、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

    1. 健全研究生国际交流与合作专项经费管理机制。设立“members28365-365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专项经费”,并修定“members28365-365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提高对研究生海外学习、学术交流的资助力度,支持研究生短期联合培养及出国访学项目。

    2. 加强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软环境建设。起草《members28365-365研究生国际化培养资助经费预支管理办法》及《研究生出国(境)资助经费预支及担保协议》,使更多优秀的研究生出国(境)深造,免受出国(境)留学垫支经费困扰。加强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宣传,组织研究生国际化系列宣讲报告,邀请国家留学基金委专家来校宣讲2017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研究生项目政策,邀请研究生导师、获资助研究生分享申报经验。

    五、推进学位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升研究生学位授予质量。

    1. 细化学位论文模板规范,加强学位论文的规范性。依托校研究生教学改革学位论文规范研究专项项目,结合专业特色建立了各学院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使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更加规范。

    2. 加强学位授予规范建设,加强学位论文盲审力度。为规范研究生在论文评审、答辩以及学位授予各个环节的工作规范,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学校修订了《members28365-365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工作的规定》、《members28365-365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及学位论文答辩酬金标准(修订)》等文件,在流程规范性、学术成果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学校结合浙江省近年硕士学位论文的抽检结果,继续开展学位论文预盲审工作;在落实研究生学位论文必须通过学术规范检测的基础上,实施研究生学位论文全盲审制度和研究生学位论文校级抽检机制,积极开展校际联络,联系国内各相关学科的高水平院校,落实校送学位论文的盲审工作。

    3. 加强学术规范管理,严惩学术不端行为。严格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学术规范监控工作,通过建立各学院的研究生学位学术规范、加强学位论文过程监控、继续推进学位论文盲审前的重复率检测工作等方式,防患于未然。

    4. 提高研究生学位授予标准,提升学位授予质量。学校本着“服务需求,提高质量 ”的研究生教育发展主线,结合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修订《members28365-365研究生申请学位学术成果要求》,提高学位申请标准。各学院根据学校的要求,结合学院、学位点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各自的“研究生申请学位学术成果要求”。新的人才培养标准从2016年级新生开始执行。

    六、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强化导师培养责任和能力。

    1. 提高导师遴选标准和招生门槛,提升研究生导师队伍整体水平。通过修订《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工作实施细则》和《members28365-365关于研究生指导教师招生条件的规定》,分学科、门类全面提高研究生导师的遴选标准和招生门槛,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科研等学术成果的导向作用,使之形成内驱动力,提高导师自身水平,促进学科学位点建设,进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2. 加强导师培训与管理,创办导师学校。创办了members28365-365研究生导师学校,将导师业务能力培训作为一个长期且必须的过程,探索建立相对完善的培训体系,包括岗前培训和岗中培训两个阶段,培训形式也多样化,包括专题报告、主题沙龙、制度解读、以及结业考核等。2016年,第一届导师学校开展培训课程2期,先后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名誉校长沈寅初,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树锋,浙江大学研工部部长吕淼华,浙江理工大学国家青年杰出基金获得者李秦川等知名研究生导师,来校与广大导师分享研究生培养经验。2014-2016年新增研究生指导教师、青年教师、校聘教授、副教授、研究生秘书等180余人共同参与了课程学习。

    七、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着力提升研究生德育工作质量。

    1. 高度重视理论武装工作,不断推进研究生思想道德建设。在研究生中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宣传教育,做到与研究生党团组织生活、研究生干部培训、新生始业教育、社会实践等重要环节有机结合,开展了如“学习两会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抱负系列、“扬帆起航,践行筑梦”青春梦想系列、“中国梦,中华复兴之梦”当代中国教育与国人价值取向主题报告会等活动,提升广大研究生的理想抱负,激发学习动力和社会责任感。

    2. 积极探索仪式育人,进一步发挥重大事件、重要仪式和关键环节的思想教育功效。顺利举办2016届毕业研究生冷餐会及学位授予仪式。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校长蔡袁强,校党委副书记何智蕴,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任、副校长华尔天,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以及相关学院负责人,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负责人,研究生导师代表、在校生代表以及毕业研究生家长代表近900人参加冷餐会和授予仪式。在学位授予仪式上,对学校优秀学位论文获得者进行了表彰。认真做好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和始业教育,深入开展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传学习和教育活动,通过微信平台达到学习测试全覆盖、汇编并发放《members28365-365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教育学习资料汇编》达到材料读本全覆盖、全校举行各类学术道德报告、沙龙30余场,参与研究生新生3000余人次达到讲座报告全覆盖,为研究生新生的未来的学术生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大力推进网络育人,探索校内“互联网+教育”的文化建设工作,实施官方微信平台“members28365-365研究生”服务研究生教育新模式。围绕提高服务研究生教育水平,推行了四个方面的改革:一是优化推送内容。通过开通“政策速递”、“通知公告”、“招聘信息”、“今日大事”、“考研资讯”、“活动日历”、“一周学术预告”、 “一周校园新闻”、“溯采先锋”、“良师益友”等版块,充分发挥微信平台发布功能,以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和亲切诙谐的语言,第一时间提供最权威的与研究生相关的重要资讯。二是完善菜单功能。目前通过菜单目录已实现常用电话、校车校历、日常办事流程、工大地图的一键查询功能,招聘信息、考研资讯等信息的清晰分类查阅;通过搜索关键词已实现精彩历史推文、空教室等信息的辅助查询。三是互动形式更多样。平台已被邀请开通原创保护、评论功能,粉丝可以在原创推文下参与评论互动,“发出”自己的声音;粉丝还可以通过直接留言进行互动,平台做到常规问题当天回复,疑难问题三天内答复等。四是号更加注重服务功能,推出考研成绩查询、研究生复试心理测试、毕业档案查询、学号查询、学术道德规范学习测试、新生报到等功能,受到学院、学生好评。2016年“members28365-365研究生”官方微信平台关注人数已突破14000人,在校研究生覆盖率达80%以上,单条日阅读量最高达17000人次, 头条阅读量超过8000人次,影响力居青春浙江院校级媒体榜前列。

    八、加强就业指导力度,着力提高研究生就业层次和满意度。

    1. 继续推行“研究生就业导航工程”,努力构建“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就业咨询、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多方位、多层次的研究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体系。学校以研究生就业指导课程教研组为依托,优化教学课件、丰富课程内容,开展备课会、试讲会、课程进修、学习沙龙等形式加强主讲教师队伍建设。既有课堂授课,也有案例分析、模拟面试、小组讨论,并邀请企业HR参与课程教学开展实战演练。从研究生关心的内容进行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提升毕业生的就业技巧,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根据各年级研究生对就业指导的需求不同,开设不同类型的就业指导体系。面向毕业研究生和在校研究生,邀请了职慧教育、企业管理人、知名企业HR、就业创业专家、导师、学生工作负责人和辅导员,从学术道德、学术引导、职业道德、职业发展等方面开展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讲座达16场次,帮助研究生认清自身、明晰目标、提高职业理想和择业抱负。

    2. 继续推行“研究生就业暖心工程”,为毕业生提供全程化、精细化、人性化的就业服务。多渠道、广范围收集研究生相关的就业信息和专场招聘会信息,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短信等平台第一时间发布相关信息,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根据研究生群体的特点,通过问卷调研、学院汇报等途径,及时掌握毕业生就业动态,帮助毕业生及时调整心态、理清思路,开展有效的就业帮扶工作。建立“研究生就业协会”学生组织,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三自”功能,为招聘企业和毕业生提供专业化的就业服务。通过“members28365-365研究生”微信公众号就业专栏建设、研究生思政工作网站“研究生天地”研究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专版建设等途径,开展就业政策宣传、就业信息发布、就业技巧学习、就业手续办理指南、就业咨询等服务,帮助毕业研究生快捷有效地获得办事流程、就业手续办理的注意事项等重要信息。同时,依托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在学校春冬季招聘会、各地区高层次人才洽谈会等大型招聘会以及专场招聘会中积极做好服务工作,有效促成招聘会的对接,我校已连续8年组织硕博士研究生参加宁波高层次人才洽谈会,收效良好。

第二部分  年度基本状态数据

    一、学位点建设

    1. 学术型学位授权点

    学校目前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

    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

    2. 专业学位授权点

    学校目前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其中: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包括19个工程领域),可授予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药学硕士、教育硕士、艺术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和法律硕士等9种专业学位。

    3.学位点动态调整

    2016年,学校通过制订《members28365-365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建立了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的长效机制,并启动学校首轮学位授权点的动态调整工作:申请自主撤销“轻工技术与工程”和“系统分析与集成”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增列“生物工程”和“城乡规划学”2个硕士一级学位授权点。2016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2016年动态调整撤销和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学位[2016]23号),批准了我校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的全套方案。

    二、招生情况

    1.博士研究生

    2016年,members28365-365录取博士研究生157人,其中,以硕博连读方式录取78人,以公开招考方式录取79人。

    2.硕士研究生

    2016年,members28365-365录取学历硕士研究生2121人,比去年增长3.77%,其中学术型硕士研究生1226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895人;录取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523人,其中工程硕士350人、职业学校教师73人、工商管理专业硕士(MBA)100人。

    三、在校生情况

    1. 在校博士生

    截至2016年9月31日,学校共有全日制博士研究生699名。

    2. 在校硕士生

截至2016年9月31日,学校共有全日制学术型学位硕士研究生3639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579名,各类非学历硕士研究生2348名。

    3. 研究生与本科生比

    截至2016年 9月31日,在校研究生数共9265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数共20091名,研究生与本科生比为 1 : 2.17。

    4. 攻读学位的留学生人数

    截至2016年9月31日,攻读学位博士留学生共8名;攻读学位硕士留学生共37名。

    四、毕业生情况

    1. 学位授予情况

    2016年,members28365-365共授予博士学位87人,硕士学位2096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1166人,专业硕士学位930人。

    (1)学位获得者学习年限

    本年度博士学位获得者学习年限情况如下图。

2016年博士学位获得者学习年限统计图


    本年度硕士学位获得者学习年限情况如下图。

2016年硕士学位获得者学习年限统计图

    (2)学位论文盲审及抽检

    对于研究生学位论文,members28365-365推行校院二级立体的全盲审制度,2016全年,校级盲审抽查学位论文991篇次,其中有3篇博士学位论文、47篇硕士学位论文未通过评审。

    2016年,根据国家教育督导委员会反馈的博士学位论文抽检专家评议结果显示:members28365-365本次被抽检的博士学位论文,涉及一级博士学位点7个,共计17篇,无一受到专家质疑;根据浙江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公布的硕士学位论文抽检结果显示:members28365-365本次被抽检的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涉及工程硕士(5个工程硕士领域)和工商管理硕士2种类别,共计61篇,全部评审合格。

    (3)学位论文获奖情况

    2016年,members28365-365获得国家级学会类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1项,评选出校优秀学位论文共60篇,其中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0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50篇。

    2. 毕业生就业情况

    2016年,members28365-365列入就业计划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研究生共1627人,其中博士79人,硕士1548人。省内生源占50.52%(比去年下降3.68%),省外生源占49.48%。

    (1)毕业生签约率

    截止2016年11月17日,学校2016届毕业研究生与用人单位签约1527人,升学出国22人,创业7人,总签约率为95.64%,灵活就业40人,总就业率为98.09%。其中,博士毕业生签约率96.20%,硕士毕业生签约率95.61%。全校63个有毕业研究生的学位点中,有35个学位点的一次性签约率达到100%。

    (2)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

    截止2016年11月17日,学校2016届毕业研究生到高校、机关、科研设计、医疗卫生、中初教育、其他事业单位就业的研究生达到206人,占总人数的12.66%;到国有企业就业的研究生为272人,占总数的16.72%;到三资企业就业的毕业生为109人,占6.70%;其他企业就业的研究生为936人,占57.53%。创业的毕业生7人,占研究生比例的0.43%,虽然创业的比例仍然较低,但毕业生中对创业的关注度较高。

    (3)毕业生就业去向

    members28365-365毕业研究生在浙江工作和留杭工作的比例一直较高,2016年有77.44%的毕业研究生在浙江工作,其中,留杭州市区工作的人数占56.73%,留省内其他城市的人数占20.71%。

    五、研究生科研成果

    1. 高质量学术论文发表

    2016年,members28365-365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311篇,其中被SCI收录学术论文181篇。

    2. 发明专利授权

    2016年,members28365-365研究生以第一承担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6项,其中18项为硕士研究生获得,18项为博士研究生获得。

    3. 学术科技竞赛获奖情况

    2016年,members28365-365共有研究生67人次,获得省级以上学术科技竞赛奖。

    六、导师队伍及规模

    1. 导师队伍规模

    目前,我校共有研究生指导教师1274人,其中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325人,占导师总人数的25.5%;校外导师222人,占导师总人数的17.4%。

    2. 导师招生资格认定

    学校完成2016年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和2017年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招生条件审核工作,审定有招生资格的博导174人(全校有博导325人,有效比例53.54%),有招生资格的学术型硕导535人(全校有硕导1052人,有效比例41.99%),有招生资格的专业学位硕导554人(有效比例43.49%)。

    七、培养过程

    1. 研究生课程开设

    2016年共计开设研究生课程1275门,其中硕士课程1135门,博士课程120门。在所有开设课程中,公共课程共计120门。研究生课程原则上均由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主讲。

    2. 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

    members28365-365高度重视课程学习在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2016年,学校顺利完成教育部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首批试点单位建设任务,并获得滚动支持。以此为契机,学校持续推进 “百门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先后两批共计立项建设44门核心课程(群)。将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与研究生教材建设相结合,立项资助members28365-365专著与研究生教材出版基金项目11项。推出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方案和开设双语课程的要求,开设双语课程47门;试行每学期两段制的课程教学模式,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3. 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

    2016年,学校出台《members28365-365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平台)建设管理办法》,启动建设首批研究生实验教学平台3个和两批次百家示范性研究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9个。依托实践教育基地(平台),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申报全国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2项,获批1项。

    4. 教学改革与成果

    学校积极研究和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2016年获批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自选研究课题4项,立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39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培育研究生教学成果,获得研究生教育相关的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两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

    5. 开展学术论坛

    2016年,学校开展“研究生溯采讲坛” 共计50讲,其中院士讲座10场,杰青、长江学者、千人计划讲座15讲,海外专家10讲;开展“研究生硕博论坛”共计20讲,邀请了历届学校十佳学术之星获得者、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等优秀硕博士作为主讲人分享学术经验与体会。

    八、海外交流与合作

    1. 研究生海外联合培养基地建设

    2016年,学校立项法国南特大学博士研究生双学位项目和加拿大安大略大学双学位硕博研究生项目,启动members28365-365首批研究生海外联合培养基地项目建设。

    2. 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出国留学

    2016年,members28365-365共申报14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出国留学项目,最终获资助9人(其中攻读博士学位3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4人,博士生导师短期出国2人),无论是申报数量还是录取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3. 校级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专项

    学校设立“members28365-365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专项经费”,2016年全年共资助120名研究生赴海外开展学习和学术交流,其中,国际学术会议21项,课程学习型短期访学56项,项目研究型短期访学8项,联合培养35项,累计资助金额近200万元。

    4. 研究生国际合作培养拓展项目

    学校设立研究生国际名师讲坛,2016年共有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等国的14名国际知名专家,来校面向研究生开设国际名师讲坛。

    九、研究生奖助体系

    1. 获各类奖学金研究生人数

    学校继续通过各类奖学金对表现优秀的研究生进行奖励,2016年度共有602名研究生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社会捐赠研究生奖学金、优秀研究生奖学金、优秀研究生干部奖学金等各类奖学金。其中有162名研究生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130名研究生分获11项校级社会捐赠研究生奖学金,310名研究生获得优秀研究生奖学金。

    2. 研究生国际化培养资助

    学校设立“members28365-365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专项经费”,2016年全年共资助120名研究生赴海外开展学习和学术交流,其中,国际学术会议21人,课程学习型短期访学56人,项目研究型短期访学8人,联合培养35人,累计资助金额近200万元。

    3. 优秀学位论文培育和奖励

    学校设立“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基金”,2016年投入近20万元资助优秀博士研究生开展学位论文相关研究;对于获奖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获奖者,学校设有专项奖励基金,2016年共计奖励2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