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系统| 校内办公| English| 学年校历
 
谋划基础学科优势突破 推进教学科研共同发展
——理学院开拓“十三五”跨越式发展新格局
来  源: 理学院 日  期: 2016-12-05 点击率: 2218

    2012年,学校发布了《members28365-365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正式确立了“到2020年基本建设成为区域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综合实力力争跻身全国高校50强,达到全国高校先进水平”的发展目标。

    理学院紧紧围绕学校的中长期发展目标,主动谋划“十三五”期间基础学科发展新战略,积极推进教学科研共同发展,全力融入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大潮中。全院160余名教职工凝心聚力,踏上“建设特色鲜明、本研比例适中、学科层次完整、科研教学水平较高、在省属高校中领先的理学院,到2020年初步建设成为与学校发展目标相一致的研究型学院”的新征程,努力开拓“十三五”时期跨越式发展的新格局。

    一、夯实理科基础,以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复合型、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

    长期以来,理学院始终坚持落实学校“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求创新”的育人特色,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人才培养的质量稳步提升。经过三个“五年规划”的发展,理学院目前已拥有本、硕、博完整的学科发展平台和人才培养体系。拥有光机电精密测量系统及理论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数学、物理学、光学工程等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及光学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现有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拥有国家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浙江省唯一的物理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物理系列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浙江省唯一的物理类国家级教学团队)、“应用物理学”浙江省重点专业和优势专业1个,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一等奖3项。十二五期间,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创业,培养出了像邓建波这样的创业榜样,目前他的企业估值已上亿;学生获得数学建模国际和国家级奖项61项,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决赛专业组一等奖(浙江省唯一)、全国“挑战杯”课外科技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毕业生出国留学、升学深造比例达到30%以上。

    “十三五”发展阶段,理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将以“应用型科学家”+“技术骨干”为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复合型创新人才。通过持续不断地深化教学改革,把传统的“基础理论研究和科学实验人才”的单一培养目标,更彻底地转向为除少数继续深造后培养成能在学科前沿开拓的高层次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人才外,使大多数理科毕业生既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又有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分析测试能力的应用型理科人才。

    在人才培养上着力于凸显特色,将重点做好本科专业特色的凝练,加强本科专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完善学科与专业相互支撑的体系,不断提高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要进一步发挥研究生作为科研主力军的作用。物理类专业做好光电科技、新能源(太阳能)等与浙江产业贴合紧密的专业方向,培养理工结合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数学类专业做好金融数学、大数据挖掘等方向结合,培养与经济、计算机等交叉复合的创新人才。同时,继续以国际领先赛事为抓手,努力提高学生专业水平与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建模和运用数理知识及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创造精神及合作意识,营造良好的校园学术氛围。并积极探索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建立联合培养机制,着力推进与国际学术研究机构的实质性项目合作,为推进学生的国际化培养以及进一步提升学术研究水平奠定基础。

    此外,理学院每年还承担着全校近千个班级的数学、物理类公共基础课教学任务。通过教学改革,将强化学生数理基础训练,积极尝试与健行学院以及其他理工科学院合作,为理工科学院培养数理基础更加扎实和工程实践能力更强的复合型、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打破常规思维,以“全球引智”引领一流学科建设

    学校在(2011-2020年)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总体战略中明确提出要“做优理科”,同时提到要优先扶持理科等学科。目前我校理科总体上不够强,学科的特色方向并不明显,还没有形成学科优势。由于理学院建院时间短,在学科建设、平台建设等方面获得的投入相对较少,尤其用于学科发展的空间奇缺。相关学科发展也不平衡,理科学科生态尚未形成,部分重点学科缺少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学科人才梯队有待改善。

    “十三五”期间,理学院将把推进一流学科建设作为头等大事,坚持特色发展、错位发展,探索优势学科的强力支撑,着力增强核心竞争能力,使高水平理科与高水平的工程学科和谐共存,为我校营造发展高科技的学科共生环境。然而解决一流学科建设问题的根本还是人才。由于缺少省级以上学科平台,理学院不仅缺乏领军人物成长的土壤和环境,也缺乏引进国内领军人才的吸引力。因此,学院必须打破常规思维,通过“全球引智”,利用首席科学家等引才政策,拓宽人才工作的全球视野,畅通引才引智通道,进一步集聚高层次人才。目前理学院已邀请到美国杰出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维尔切克教授担任量子中心首席科学家,他将邀请世界级大师来校开展公众报告、定期组织学术研讨、支持一批海内外优秀科学家来校工作,推荐工大学者到世界知名学府出国访学,用5至10年的时间,将members28365-365维尔切克量子中心建成享有国际盛誉的量子理论中心。学院还依托浙江省“千人计划”,海外高层次智力引进、“钱江高级人才”、“海鸥计划”等人才引进机制,聘请澳大利亚汪徐家院士、乌克兰彼得罗夫院士、美国贝勒大学王安忠教授、美国匹茨堡大学刘文胜教授、美国科罗拉多梅萨大学吴忠超教授为特聘教授,定期来校开展教学与科研工作,增强了学科实力。

    在“十三五”期间中,学院将继续推进“全球引智”,充分发挥已有国际知名专家学者的影响力,邀请一批国家级、省级人才来院工作,力争在领军人才、青年英才、国际化人才和优秀团队的引进上取得突破。目前,学院正在积极引进一位国内名校的长江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一位中科院的“百人计划”专家等高端人才。希望通过一流人才的汇集,使我校的基础学科能够成为我校发展的原动力。

    三、释放科研潜能,以团队协作创新攻克大项目、大成果

    理学院2000年建院,科研工作几乎从零起步,在全院教职工的努力与学校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学院科研工作获得了快速发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稳定增长,从2010年的9项,到2015年新立项国家基金17项,项目数位列全校第2位。三大索引科研论文数量增量良好,从2010年的48篇稳定增长到2015年的69篇。科研到款数增长明显,从2010年的297万,增长到2015年的870万。

    尽管近年来科研增长势头迅猛,但理学院缺少重点实验室、工程研发中心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缺少大的科研项目,而且相当部分教师要承担大量的全校性公共基础课,从事科研的教师规模仍然不够,科研体量总体依然偏小,科研经费总量仍需提升。

    在“十三五”时期,理学院将重点推进科研团队建设,主动释放教师的科研潜能,积极开展团队协作,力争形成科研大项目与大成果的突破。在科研方向的整合上,更加注重理工结合,加强对接国家和浙江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领域,坚持“顶天立地”。理学院现有七个研究中心,分别是光学与光电子研究中心、数学研究中心、维尔切克量子中心、天体物理研究所、光学工程研究所、光电子智能化技术研究所和应用数学研究所。同时,正在组建16个科研与教学团队。通过不断凝练科学研究方向,激活科研团队内生动力,鼓励人人进团队,降低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让教师有更多时间从事科研工作。有计划地培养现有中青年教师,通过到国外深造、参与国际合作等途径提高教师水平。同时,改革考核机制,鼓励团队考核和分类考核,各展所长,人尽其才。要不断健全目标责任制,努力实现压力有效传递,牢牢抓住工作重点难点,科学合理地分解目标任务,强化机制保障和激励导向。各科研团队的特色研究方向,要互相交叉,互相融合,按照“共建、共享、共生”的原则,通过学科交叉能会聚出“溢出效应”和“增量效应”。

    在“决战十三五,实现新跨越”的征程中,理学院将秉承“明理博学”的院训,求真务实、协同合作、勇于创新,努力开拓工大理学院发展的新局面。